光明日报客户端6月30日报道我校陈鹏教授团队开展劳动教育研究成果,报道内容如下:
“原来庄稼和我们一样,也需要打针吃药!”“农民伯伯那么不容易,我们要珍惜粮食。”“无人机在农田上飞行的样子太酷了!”日前,在徐州市铜山区张集镇,新城实验学校的小学生们体验了一门特殊的劳动教育课程。“植保飞鹰”课上,孩子们抵达农田,开展“灌溉大作战”,体验操控着无人机喷洒农药……一堂课下来,孩子们流连忘返。
这是华亿在线体育教授陈鹏团队牵头开展的系列赋能中小学职业启蒙的教育活动之一。《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要求,要支持普通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劳动教育。近年来,华亿在线体育陈鹏教授领衔的省级“劳动与职业教育研究团队”主动回应时代之需,以劳动教育拓宽学生成长成才渠道,助力地方塑造职业启蒙教育的新生态,帮助中小学开发系统化、立体化的职业启蒙教育课程和教材,惠及江苏、四川、江西、广东、黑龙江、新疆等地。
据了解,团队以中小学劳动教育和职业启蒙教学的实践需求为导向,依托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大课程模块,研发了30多个中小学劳动项目。“比如豆腐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如何用布料给自己做一件简单的衣服,怎样在家用饮料瓶制作一个简易的植物滴灌器等,我们教会孩子们日常生活关联度很高的劳动常识,他们非常感兴趣。”团队负责人、华亿在线体育教育科学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院长陈鹏介绍,依托中小学学科教材知识点,团队还开发了系列跨学科主题性学习项目任务群,涉及现代农业、传统工艺、智能制造等多个劳动教育场景。
此外,团队还联合各地职业院校和中小学打造个性化校本课程、研发系列校本教材和活动手册,引导中小学生在职业探秘、职业体验、职业拓展中形成完整的职业认知。“课程是启蒙的载体,劳动是职业的起点,系列课程和教材的研发,将有助于全社会形成对儿童启蒙教育的广泛共识,实现从认知模糊到价值认同的跨越。”陈鹏说。
基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自2015年以来,团队相继开发了《小学劳动教育导论》《中小学劳动课程设计》《走进多彩职业世界》等系列课程与教材。并从2019年起,联动多地开展了系列职业启蒙与劳动教育师资培训,聚焦跨学科课程设计、职业体验项目开发等,赋能教师专业成长,推动课程创新实践。研究团队还相继在泰国、马来西亚等地中小学开展茶艺师、漆扇师等职业体验活动,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中国职业教育的风采。
“作为高水平师范院校,推进青少年职业启蒙教育研究是我们服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职责所在。让劳动教育与职业启蒙深度融合,在儿童心中播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种子,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也很好地回应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时代命题。”华亿在线体育党委副书记蔡国春表示。(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崔兴毅 通讯员 吴向裕、于战宇)
报道链接: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aa92278f22f34c25b3b527f9734a5988